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今日冬至】白天最短,思念最長!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地理視角看... 2022-12-29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new.qq.com/omn/20221223/20221223A003G100.html"

依門賞雪冬至到,片片雪花似鵝毛。一杯熱茗暖心肺,詩情畫意身邊繞。九九嚴凝,河海結層冰。藏之終,生之始,宜踏雪尋梅,長歌醉飲。一念冬來,一念雪落從今千萬日,此日又初長冬至,深冬的問候落了誰的心間安了誰的溫暖天涯遙遠,思念如溪流涓涓歲月繾綣成心頭的掛念夜最長,陰最重,天寒素手冷,要記得保暖歲月匆匆,料峭又一冬一年之末,最是想家時候此時鄉愁是一盞燈火一座村落,一方守候遙寄一份牽念,攜一縷暖陽墨染山川,彩傾平原對話落寞的深冬燈火闌珊,終有團圓日冬至,祝安康!“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關于冬至,小伙伴們又能說上來多少諺語呢?北方地區的人們在冬至這天吃餃子、吃餛飩的習慣已久,是因為餃子和餛飩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南方朋友則喜歡在冬至這天,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或年糕,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大似年。”冬至這一天,每個人都很忙。古人道,冬至吃了餛飩,會讓人變得明白聰明,并且不會凍耳朵。《燕京歲時記》說:“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小小餛飩還象征著天地,所以家家戶戶都用它來祭祖。同時,晚輩還要給長輩送上自己縫制的鞋襪,叫冬至“履長”。履長,有著為長輩添壽的意思。平常的時候,都得長輩先動了筷子,孩子們才能吃飯。然而冬至敬過祖先的餛飩,會先給孩子吃。古人認為,吃了冬至的餛飩,他們的書會讀得好。從每年冬至日當天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九”,即第一個九天是“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以此類推,共九個九天,一共九九八十一天。數完了,春天就來了。18個回合后........這場關于冬至吃什麼的“南北大戰”依舊沒有得出一個結論冬至為什麼吃餃子據說,冬至吃餃子,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日舍藥,而流傳下來的。張仲景生活在東漢,著有《傷寒雜病論》,是集醫家之大成者。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后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看到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弟子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相傳“祛寒嬌耳湯”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者,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被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所以,還有一種說法,吃水餃主要是希望往后的日子財源滾滾。餃子形狀像元寶,有發財寓意,在古代冬至即代表新的一年開始,所以說這天吃水餃希望來年財源滾滾也是情理之中的。相傳由于餃子形狀像耳朵,在冬至這天吃了餃子可以不凍耳朵;人們在春節的年夜飯上也要吃餃子,還會在餃子餡里放入糖或者硬幣,吃到的人新的一年可以甜甜蜜蜜掙大錢;就連出門遠行也要來一碗餃子,寓意早些回家團圓,也有說吃餃子是因為“餃”字諧音“交”,吃了餃子,出門可以廣交朋友。冬至最初的意義,是一年的開始,白晝開始變長,有天地重開、萬物初萌的特殊意味。其實拋開傳說,冬至吃餃子也是有利于健康養生的。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于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于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餃子是餃子,混沌是混沌,湯圓是湯圓在我國,各地冬至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飲食文化。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南方一些地區則在這一天吃湯圓,有冬至日“團團圓圓”之意。此外,喝羊湯、吃狗肉、吃糯米飯也在一些地方流行。在北方,餃子和餛飩不是一回事,餃子是餃子,混沌是混沌,餃子的皮兒是圓的,混沌的皮兒則是方的。而在南方一些地區餃子也稱混沌。所以,縫上冬至客居他鄉,一定記得:南方人在北方,想吃混沌別點“餃子”,北方人在南方,想吃餃子莫報“混沌”。其實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時至冬至,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農民朋友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每年的數九都是從冬至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數九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所以也被稱之為“數九寒天”。而在“數九”過程中,最冷的就是“三九”和“四九”了。俗語“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就是說一年中當最寒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天"。數九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三九四九冰上走”只說出了這個時候河里冰結得厚,可以放心走在上面,不用擔心冰層破裂掉入水中。正是因為這段時間最冷,所以冰層最厚。附上幾則有關冬至的民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驗證一下哦。冬至西北風,來年干一春。(晉)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贛)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湘、粵)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湘)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冬至暖,烤火到小滿。(桂)為什麼“三九”、“四九”最冷?農村有俗語說“三九四九,凍死貓狗”,三九是最冷的時間。而實際上冬至才是太陽離北半球最遠的時候,白晝最短,地面得到的太陽熱量最少。但是因為這時地面在夏秋儲存的熱量還可以補充,并不見得很冷,到“三九”時地面儲存的熱量已消耗殆盡,地溫繼續下降。地面總熱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時節才達到最大值。由于空氣的溫度主要受地溫影響,這就導致了“三九”時節氣溫最低。另外,“三九”前后,也是冬季冷氣團也發展到極為強盛的階段,強冷空氣的頻頻入侵也是造成氣溫低的原因之一。只要冷空氣一來,就天寒地凍,是真正最冷的時節。在最冷的“三九”、“四九”到來之前,農民朋友應該做好御寒準備。同時,關注天氣變化,安排農事活動,避免因為天氣寒冷而使過冬作物、果樹發生凍害,造成來年減產。恰逢冬至,大家記得吃餃子喲~冬至是中國農歷中的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冬至又被稱為“冬節”、“賀冬”“長歲節”,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并且也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敲黑板!!!這么重要的節日,當然大有來頭,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有關冬至的考點吧~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如中國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緯2°33’)這天的白晝達11小時59分,海口市約為10小時55分,杭州市為10小時12分,北京約9小時20分,而號稱“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緯52°58‘)也僅有7小時34分。冬至過后,夜空星象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開始“進九”。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比較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四川、山東滕州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天文坐標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度(目前處在人馬座),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貴”,黑夜最漫長的一日。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區而言,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而太陽高度也僅有26°42‘。冬至過后,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注:地極軸通過地心,連結南、北兩極,與地球公轉軌道面的夾角為66.5°,和地球自轉軌道面——赤道面垂直。農歷參照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冬至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京的白晝時間僅有9個多小時。但是,這一天是數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時候,這是因為地球表面有大氣和水分,能夠儲存熱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積熱”。冬至之后,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于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此時如果有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就更為寒冷。待到過了這個“冷鋒”之后,天氣就會漸漸變暖。所以說“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歷一月、二月,中國大部分地區已入春,因此“九九艷陽天”。氣候特征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于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中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于“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節氣時間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歷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這三日。因為冬至并沒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計算方法冬至日期(東八區)的計算公式:(YD+C)-L公式解讀:Y=年數后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1.94,20世紀=22.60。舉例說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計算結果減1日。冬至,又稱為“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于春秋時期;中國古代使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歷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是一年里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后,白天慢慢變長。因此,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氣候特征?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對于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冬至日是數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時候,因為地球表面有大氣和水分,能夠儲存熱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積熱”。冬至之后,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但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于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如果有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就更為寒冷。過了“冷鋒”之后,天氣就會漸漸變暖。所以說“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歷一月、二月,中國大部分地區已入春,因此“九九艷陽天”。冬季的天氣特征冬至前后,雖然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這時地面在夏半時積蓄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補充,故這時氣溫還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后白晝時間日漸增長。但是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仍比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少,所以在短期內氣溫仍繼續下降。我國除少數海島和海濱局部地區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間有“冬至不過不冷”之說,天文學上也把“冬至”規定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于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冬季是最冷的一天嗎?不是。冬至日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時間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不是最低。這是因為,當太陽直射點移至南半球的時候北半球的溫度開始一點點降低,北半球的降溫是一個持續緩慢的過程,冬至日,當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的時候地球的溫度還在以那個下降的趨勢降低著(好像有慣性一樣,這種慣性跟熱能的傳遞有關)……冬至日后直射點北移到了一定程度,北半球的氣溫才會慢慢回升,同理太陽直射北回歸的時候也不是最熱還有中午兩點最熱而不是十二點也是這個道理)冬至天氣怎么樣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過了冬至,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將真正進入冬季的主要時段,一直持續到‘四九’。雖然目前江南地區仍是雨水偏多,氣溫偏高,冷暖空氣仍處在僵持狀態,不過接下來冷空氣將越來越活躍,漸漸占據上風,至于冬季的降溫情況會有多強,要取決于冷空氣的影響程度和強度。冬至三候?中國古代把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一候,蚯蚓結蚯蚓感陰氣蜷曲,感陽氣舒展,六陰寒極時,糾如繩結。二候,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麋屬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三候,水泉動水乃天一之陽所生,現在一陽初生,所以,水泉已經暗暗流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冬至之后,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所以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于“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這天起“入九”,各地進入最寒冷的階段;北方有宰羊、吃餃子的食俗,南方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每年12月22日前后,是冬至。?冬至時,黑夜最長、白晝最短。古人在看到“陰極之至”的同時,敏銳地感受到“陽氣始生”,正所謂“冬至一陽生,天時轉日長”。所以冬至時的一句吉祥話,便是“迎福踐長”。“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在漫漫冬日里,因陰陽流轉,于是有了一份慰藉和期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夫冬至之節,陽氣始萌”,陽氣之萌并不如草木之萌那樣直觀,是偷偷地悄然萌動,所以被描述為“潛萌”。因為“陽氣”開始逐漸生長,默默地為萬物復蘇做著鋪墊,“故曰冬至為德”,這個節氣是在積“德”。古時冬至養生的原則是“不可動泄”。人最好別折騰,“安身靜體”,有人更是“以至日閉關”。各種“工程”也都停了,冬至時“土事無作”,別動土,別做“鑿地穿井”之類的事,不要“發天地之藏”。萬物都在閉藏、休眠,大家相互之間最好能夠做到“靜而無擾”。所以冬至時,“萬物閉藏,蟄蟲首穴,故曰德在室”。似乎冬至時節,人們好好在屋里待著便是一種美德。既是呵護自己,也是愛護“別人”。自古以來,冬至是一個“大”節氣,以隆重程度而言,是“冬至大如年”。說到“冬至大如年”,就不能不說到北京的天壇。因為明清時期“國家級”的祈天活動均在此舉辦。其中,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祭天盛典便是在冬至日。冬至祭天,這也是眾多朝代最重要的與節氣相關的“官俗”。1914年,當時的民國政府將陰歷元旦定為春節,將端午定為夏節,將中秋定為秋節,將冬至定為冬節。也就是說,在一個世紀之前,冬至依然是與春節處于同等規格的節日。不過在我國的澳門,冬至依然是法定的公共假日。△雪中的天壇祈年殿在講究陰陽的古代中國,冬至的至陰,意味著陽氣始生,是一件喜興事,是一個氣運之拐點。所謂“冬至大如年”,既是“官俗”,也是民俗。《清嘉錄》中記載:“郡人最重冬至節。先日,親朋各以食物相饋遺。提筐擔盒,充斥道路,俗稱‘冬至盤’。節前一夕,俗稱‘冬至夜’。是夜,人家更迷燕飲,謂之‘節酒’。女嫁歸寧在室者,至是必歸婿家。家無大小,必市食物以享先,間有懸掛祖先遺容者。諸凡儀文,加于常節,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諺。”?每逢一個節氣,最熱烈的話題往往是“這個節氣吃什麼”,冬至更不例外。小雪臥羊、大雪臥豬之后,冬至的吃,注定是豐盛的。“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那就好好吃吧!北方食餃,南方食粑。冬至如年,糯米做圓。冬至餃子,夏至面。冬至蘿卜,夏至姜。在寒冷的日子里,親朋圍坐在一起,暖暖和和、熱熱鬧鬧地吃,一個節氣,一個節慶!冬至是最早被確立的節氣,也曾是最隆重的節日。唐宋時期,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各放假一天,夏至放假三天,而冬至的節日氛圍最濃厚,與過年一樣,放假七天。冬至·節氣·新知?視頻丨手繪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吟詩·賞雪△揚州瘦西湖景區,“霜花”醉人。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出自《別詩二首·其一》丨南北朝·范云△臨近冬至,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金光穿洞”罕見勝景再現。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出自《小至》丨唐·杜甫△大雪,銀裝素裹杭州城。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對雪》丨唐·高駢△甘肅張掖濱河新區蘆水灣,寒潮帶來如詩如畫的冰湖雪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丨唐·柳宗元△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佛祖仙嶺,冬日云海,蔚為壯觀。凍云宵遍嶺,素雪曉凝華。入牖千重碎,迎風一半斜。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望雪》丨唐·李世民△陜西漢中,雪中秦嶺野生川金絲猴。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問劉十九》丨唐·白居易△重慶酉陽現“北國風光”。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出自《沁園春·雪》丨毛澤東△吉林,松花江岸霧凇奇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出自《長相思·山一程》丨清·納蘭性德△拉薩雪后初晴,冰雪照耀布達拉宮。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二首首·其一》丨唐·高適

關鍵字標籤:台灣牛
網路SEO服務
提供提供多益(TOEIC)、雅思IELTS課程。
幫助想快速提升英語能力的你,培養國際英語競爭力。
外籍老師一對一英文語音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