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徒駭河濱州惠民段清淤清出漢代墓葬,博山爐等14件隨葬品出土! | 2022-12-12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496157960670597&wfr=spider&for=pc" 齊魯壹點發布時間:04-0919:57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官方帳號近日,徒駭河惠民縣段在清淤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在河床下發現一處漢代時期的墓葬。目前,文物管理人員已對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和清理,并出土14件陶器隨葬品,種類有豆、罐、鼎、博山爐等,以壺、罐居多,距今約有2000多年。據介紹,被發現的古墓葬位于惠民縣清河鎮杜橋村西側的徒駭河河床下,面積約500多平方米,距離地面深7米左右。在1965年,徒駭河疏浚施工時已發現墓葬。今年3月10日,徒駭河清河鎮杜橋段截流清淤,古墓葬再次露出,河床上青磚、陶罐及瓦片隨處可見。杜橋村村民苗成良得知消息后,立即向濱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主席李象潤做了匯報,李象潤同濱州市博物館研究員、山東省考古學會理事張卡,兩次赴杜橋村進行堪查。同時,惠民縣有關部門也十分重視這一重要發現,決定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3月28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杜橋村徒駭河的東岸邊,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在對面的河床有工作人員正在對墓葬進行發掘作業。杜橋村村民苗先生說,現在的徒駭河東河岸還是原來的河岸線,1965年徒駭河在原河道的基礎上向西加寬,徒駭河由原先只有30-40米寬4米左右深,加寬至現在河上口大約180米左右,河底80米左右,深7米。“1965年徒駭河疏浚施工就發現了古墓葬,當時人們文化水平低,認知層次也低,老百姓就從河底摸磚拿回家壘豬圈,像我這么大的小孩們就拿回家搭兔窩。同時,也會從河底扥出破罐子,都當做破瓦碴子,后來都摔爛了。”杜橋村村民苗先生說。跟著苗先生的指引,記者來到了河底古墓葬發掘現場,泥土里夾雜著大量截斷的青磚和陶片。陶片較厚,上面有瓦紋、繩紋的紋案;青磚的型制有多種,大的青磚長約50厘米、寬20厘米、厚度7厘米,磚的四面均可見繩網紋,工作人員正在對一座墓葬進行記錄測量。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是發掘第三天,已經清挖了十幾座墓。因為墓葬常年一直在河底,所以墓內已經全是泥沙,1956年疏浚施工時已對墓葬造成了破壞,這次再看破壞已經十分嚴重,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清理,并已從墓葬中發掘出7件陶器。已經發掘的十幾座墓葬均是磚室墓,呈長方形東西方向排列,墓坑大小不一,每座墓之間距離也有近有遠,墓磚均為青色磚。都是普通百姓的墓葬,沒有大墓葬,其中有幾座墓葬帶有器物坑。“器物坑內并未發現有任何東西,很可惜,也可能墓葬被破壞過。帶有器物坑的墓主人級別或者地位要高些。”張卡說。從墓葬發現的一個大肚罐器,罐口已破損,罐身下半部分有繩紋,底部不是很平,放起來不是很穩。張卡說,這就是典型的漢代的工藝特點。根據發掘出的青磚陶片紋式、墓葬形式及隨葬器物推測,葬墓應為漢代墓葬,距今約有2000多年。墓葬出土全是陶器,瓷器是東漢晚期才出現,這個墓是西漢末東漢早期的。現場散落的陶片發現有東周的,也就是說這個遺址應該是延續的時間比較長了。“徒駭河沿線周邊商周遺址是發現非常多的,由于黃河淤積,漢代遺址發現的比較少。現在發現的這個漢代墓葬群,可以證明周邊是有個聚落群。也就是說漢代當時是有人住在這里,才會長期積累下這么多的墓葬。而墓葬一定是在村子外面的,所以要么在這個岸邊要么在那個岸邊是有比較大的聚落群。”張卡說。墓坑越往西越大,墓室越高,位置越高,時間越早。如果是家族墓應該是老祖宗和子孫后輩的墓。根據目前墓葬的發掘情況,可以定義為家族墓。對研究魯北地區漢代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據。4月5日,濱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年會在惠民縣文旅局“孫子故園”會議室召開,考察了惠民縣博物館新入庫的古墓陶器等物品。工作人員介紹,對杜橋村的古墓葬發掘和清理工作已完成,出土14件陶器隨葬品大部分都有殘缺,其中漢代時期陶鼎和博山爐是第一次發現,填補了惠民縣博物館的空白。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郗運紅 關鍵字標籤:板橋通水管費用 |
|